血液内科

日期:2019-08-14

(1)PI:葛峥  

(2)科室概况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内科专业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经过50余年的发展,其规模、医疗、实验和教学水平已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和要求。

目前血液内科专业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其中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6人,出国留学归国人员6人;学科带头人葛峥教授是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现任南京医学会血液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及白血病学组副组长、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及白血病&MDS学组组长、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MDS和MPN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血液学会会员、欧洲血液学会会员。目前科室已有16人参加过江苏省GCP培训;每年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人,各类进修医师3-5人,完成教学任务100学时。

血液内科专业学科设置包括门诊、普通病区、层流病房及血细胞实验室。其中门诊常见病种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各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浆细胞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各类红细胞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嗜血细胞综合征,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各类出凝血疾病;以及罕见、复杂、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现月门诊人数在800左右。血液科现病房编制床位70张,含层流病房6间,造血干细胞采集病房1间,月收治患者200人左右。血液科拥有一定数量先进仪器设备,包括血细胞分离采集机、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无创呼吸机、血糖仪、心梗指标定量检测仪、微量输液泵、胰岛素注射泵、肢体气压治疗仪、营养泵等。我院的辅助科室包括临床检验中心、病理科、放射科、中心实验室等,能准确检测常见病多发病的医学常规项目及某些特殊项目,如: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药物基因检测、细胞学、病理学、肌钙蛋白、脑钠肽及其它相关检测等。

近5年来,血液内科专业在科研上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项目总金额超过500余万元。在公开出版的杂志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160余篇。血液科近年来围绕难治性白血病这一重大恶性疾病开展精准诊断的前沿技术研发和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已获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白血病耐药逆转研究方面多次获得教育部、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研发出多种针对多药耐药蛋白的靶向性纳米药物;推广汉防己甲素和藤黄酸的临床应用,逆转难治性白血病的多药耐药;开发出多种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检测的液相芯片;以及在国内率先对Ph-like-ALL等急性白血病的新高危亚型的精准诊断和早期治疗等。从而达到对难治性白血病的早期预测,早期筛查,早期个体化精准治疗。与国际一流团队合作,已在血液病领域权威期刊Blood,Leukemia等发表有国际影响力的多篇论著,获得两项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新技术引进奖。本科室近年来开展的异基因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双份脐带血移植治疗成人和大体重儿童恶性血液病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三年的无病存活率达到了80%,居国内领先地位。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并开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时代。“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两项应用技术均荣获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新技术引进奖。血液科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治,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多学科诊疗(MDT),骨髓衰竭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等方面也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本专业近三年共承接药物临床试验12项。